
有人問:「怎麼做才是有效溝通?」
我認為不論溝通對象是誰,主要是能夠「直視問題點」。

為什麼有人慣性逃避溝通,不直接面對,而是預設立場自己臆測對方的答案?
:因為害怕溝通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想的
可能在腦中想了一輪,對方有可能拒絕自己或種種負面的回應
就像是鴕鳥把自己的頭埋在沙裡的概念。
為什麼有人即便有溝通,不僅沒有好結果,反而導致雙方結怨?
:因為在溝通以前就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
想讓對方知道不能提出抵抗自己的言論,讓真正的溝通還未開始就胎死腹中
就像是無論如何都要先壓制別人,不管溝通問題點是什麼,只在乎自己不能輸。
因此在有效溝通裡,「不面對」和「擺架子面對」都是死棋。
*** 那又該如何調整,讓溝通能夠有效?
起初有提到「直視問題點」
再者還需要「取得信任及話語權」以及需擁有「開放的態度」
- 直視問題點:確定這段溝通談話的目的是什麼?以防談到後面繞太遠而忘記最初的問題,容易演化成爭輸贏的結果。
- 取得信任及話語權:先傾聽對方的話語,知道他目前的想法和立場是什麼;獲得話語權就是當對方信任你了,你就能依對方的狀況去訴說你想溝通的目的,倘若沒有取得信任及獲得話語權,說得再多都是徒勞,因為這些都會被擋在對方的牆之外。
- 開放的態度:能夠坦然接受任何結果,不去預設立場,也是讓對方不會感受到壓迫,而是願意發自內心的思考這段溝通的意義。
有人說溝通是一門藝術,在溝通方面有非常多書籍可以閱讀精進
但看得再多,還是比不上實際去做
記得,#不要怕犯錯 因為錯了代表你正在進步
溝通失敗一次不代表人生從此有個大污點
而是你能夠記取檢討這次的錯誤在哪,進而讓未來的你在溝通時,能夠一步步更靠近成功。
沒有一段關係的溝通,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永久斷裂
全靠的是自己願不願意克服那不適感,突破並再次嘗試
其實阿,很多時候都是面子在操控著自己。